现代社会人们因为多荤少素等不良的饮食习惯,导致了肠胃疾病的高发。在体检行业也越来越多人选择了胃肠道的CT检查。CT检查肠壁就是常见的诊断大肠癌的方法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。
大肠正常CT表现及检查方法的选择
CT扫描大肠壁的厚度根据部位有所不同,直肠1~4mm,平均3mm,结肠1~4mm,平均2.3mm,均<5mm;肠壁光滑、均匀,无明显分层.当肠壁>5mm为可疑增厚,>10mm肯定为异常.大肠病变的CT检查前准备工作至关重要,充分清洁肠道,消除粪便造成的假象;肌注山莨菪碱(654-2)针10~20mg,使胃肠道处于低张状态,并避免肠蠕动造成的伪影;插入肛管,灌入生理盐水500~800ml,使大肠充盈;检查前2~4h分段口服2%泛影葡胺800~1000ml,使胃及小肠充盈,这样使全部胃肠道充盈造影剂,有利于显示肠壁的增厚,肠腔内外的肿块以及向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.增强扫描在显示病变的细微结构,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显示肝、脾、胰、肾等脏器的转移方面有一定的价值.
大肠癌的CT诊断
中晚期大肠癌CT表现多样[3]:(1)肠腔内偏心性分叶状肿块.(2)肠壁环行或半环行增厚.(3)肠腔狭窄或不规则.(4)广泛浸润者可以使肠壁广泛僵硬增厚.(5)肿瘤穿透肠壁达浆膜层并向外扩展表现为肠壁模糊,肠管周围出现斑片状模糊影,或向肠壁外突出肿块影.(6)黏液腺癌病灶密度低,可见水样密度区,肝转移灶和肿大的淋巴结也表现为低密度,偶见钙化灶.(7)肿瘤直接侵犯周围脏器表现为肿瘤与相邻脏器间的脂肪间隙消失、融合,但粘连与侵犯有时不易区分.(8)局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,一般将淋巴结直径≥10mm作为CT判断转移淋巴结的指标,1997年TNM分期提出直、结肠周围脂肪内>3mm结节即属区域淋巴结转移,但3mm不易测量,且有一定的放大率,赵心明等提出以8mm作为转移淋巴结为宜[4].(9)远处转移,往往通过血行转移,以肝转移最常见.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