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的女性普遍压力大,操心工作、操心家庭、操心茶米油盐,很容易累出各种问题。
以下是妇科体检报告中出现频率特别高的一些毛病,检查出这些毛病应该怎么办呢?女人们一定要认真看看。
白带异常
白带检查,检查自外向内顺序进行,首先通过视诊检查外阴、尿道、尿道旁腺及前庭大腺情况,其次通过阴道窥器观察阴道壁及宫颈。
化验时常用PH值来表示酸碱度,正常阴道排液的pH值为≤4.5,滴虫及细菌性阴道病排液pH值上升。
体检报告中的“+”和“-”不是数学中的加号和减号,而是代表着“阳性”和“阴性”。如若观察到了滴虫或霉菌,不论其数量多寡均用“+”来表示。
但“+”只说明你感染了滴虫或霉菌,并不说明其感染的严重程度。
清洁度则会用Ⅰ、Ⅱ、Ⅲ、Ⅳ来表示:Ⅰ~Ⅱ度属正常,Ⅲ~Ⅳ度为异常白带,表示有阴道炎症。
宫颈刮片结果异常
宫颈刮片主要目的是为了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。
当结果提示有“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”、“低度上皮内瘤变”、“不典型腺细胞”、“可疑癌细胞”这些情况的时候,就需要引起重视了。
这个时候通常需要进一步到门诊进行检查,确诊仍然需要阴道镜活检和病理结果。
宫颈刮片的诊断结果10个人有八九个人会提示宫颈有慢性炎症,这种炎症若是没有症状,不需要特殊治疗。
宫颈糜烂的轻、中、重度
宫颈糜烂是妇科体检报告中最常提到的词汇,根据“糜烂”面的大小,体检报告上常缩写为“轻糜、中糜和重糜”:
轻糜指宫颈糜烂面积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/3;
中糜指糜烂面积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/3~2/3;
重糜指糜烂面积大于整个宫颈面积的2/3以上。
一般来说,轻度的宫颈糜烂不是病,也不需要治疗,当中度或重度糜烂时,就说明合并感染,这时会伴有白带增多,白带性状的变化,甚至出现脓性、血性白带,接触性出血(即性交出血)等,可以表现为急、慢性宫颈炎,应该及时去看医生,进行治疗。
HPV阳性
HPV感染阳性并非一定会得宫颈癌。
筛查HPV是阳性,只需要随访,身体也会自动清除HPV病毒。
只有持续超过两年以上同一种高危亚型的HPV感染才会有危险,若是16/18亚型的持续感染,医生才会建议进行阴道镜检查。
其他亚型感染,若是宫颈刮片结果正常,就不需要进一步治疗。
目前HPV没有**药,即便发现HPV阳性,也无需进一步治疗,但需密切观察,以防发生严重病变。
附件上有“实质性包块”
卵巢上发现有囊肿并不是很可怕,不少情况下属于生理性囊肿。
生理性囊肿往往是滤泡或者黄体,往往这个月持续存在才会考虑是病理性囊肿的可能。
但是卵巢上若是发现有实质性包块则通常是肿瘤方面的问题,往往需要手术进行探查。
子宫有“异常回声”
超声发现子宫上低回声,往往提示是子宫肌瘤的问题。
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,有30%左右的女性有子宫肌瘤,其中不乏年轻人甚至没有过过性生活的女生。
子宫肌瘤和雌激素分泌过多有关系,大多数是良性的,极少恶变。
如果肌瘤比较小,患者无明显症状(如月经改变、白带增多、腹块、不孕与流产等),而且查过肌瘤无恶变征象,3~6个月复查一次即可。
如果单个子宫肌瘤直径超过5cm,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,**及时手术切除。
如果单个子宫肌瘤直径小于5cm但是在备孕,需要咨询专业医生看看如何处理。
宫颈上有“宫颈囊肿”
这是在妇科体检中很常见的现象,其往往是宫颈那氏囊肿的表现,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宫颈的腺体开口被堵住,对身体不会有什么伤害,也不需要作进一步处理。
腹腔里有“盆腔积液”
超声波上发现盆腔积液,通常不需要进行任何干预,因为盆腔、腹腔里的器官本来就会分泌一些液体,起到润滑和保护的作用,是正常的生理表现。
几乎每个女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积液,3cm以下可以视为正常范围,如果没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,是不需要治疗的。
如果是下面这种情况,就千万要警惕是盆腔炎,要及时就医:
B超显示积液量较多、范围较大(盆腔积液超过3cm);
伴有单侧或双侧腹痛、腰骶部疼痛、腰酸下坠、胀痛等。
卵巢里长“囊肿”
卵巢囊肿本身并不是一个疾病,而是一种表现。
如果检查出卵巢囊肿,务必尽快去大医院看看是生理性卵巢囊肿还是病理性卵巢囊肿。
大部分生理性囊肿,如果个头小,确实有可能会自己萎缩消失,只需定期复查监测即可。
病理性囊肿就没那么好“对付”了,病理性囊肿有可能是肿瘤,有恶变成卵巢癌的“潜质”。
卵巢癌是“妇癌**”!***低、**率高、死亡率在妇科或生殖系统肿瘤中排第一。

乳腺有“增生”
想想每次来大姨妈之前,是不是胸部胀痛? 胸部的肿块是不是会随着月经周期而增大或减小?发火或者劳累的时候乳房是不是会微微疼?
如果你有以上3个表现,你可能有乳腺增生。
乳腺增生,不是肿瘤,也不是乳腺炎,属于良性的增生异变,熬夜、爱吃辣、压力大是主要诱因。
乳腺增生只有极少数会发展为乳腺癌,注意定期复查即可。
除了定期做乳腺超声,平时保持睡眠充足、饮食清淡的同时学会舒缓压力,对乳腺更有好处。
身体健康才能从内美到外,女人们在给自己买衣服口红、给家人买各种东西的时候,千万别忘了定期体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