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床上常会遇到因胰腺癌或其他胰腺疾病而出现黄疸、又被当做肝炎误诊误治的病人,他们的病情少则耽误一两个月,多则半年。由于胰腺癌比较凶险,伴发转移后即使全力治疗,预后也不乐观,所以早期发现非常重要。
不少胰腺病患者,由于在胆管和胰管的结合部位长了瘤子或结石,引起堵塞而出现黄疸,这是胆胰结合部病变引起的黄疸。其实在一些急、慢性胰腺炎病人中,有的也会出现黄疸症状——脸黄眼黄。
黄疸病因除了排查?
主要根据影像学判断,可以做腹部超声、CT或MRI、经十二指肠胆胰岛造影,若仍无法确诊,可做超声内镜检查。
B超检查是一种最简单易行的检查方式,但其特异性及**率性稍低;CT/MR对胰腺癌的特异性及**率较高;而PET-CT则灵敏度高、并可发现全身转移,但费用较高;CA19-9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在65%-90%之间,是胰腺癌检查的**肿瘤标志物。因此,在筛查中可选择“B超 CA19-9”,以早期发现胰腺癌。
胰腺癌容易盯上谁?
1、年龄大于40岁,有上腹部非特异性症状的患者;
2、有胰腺癌家族史者;
3、突发糖尿病患者,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;
4、慢性胰腺炎患者;
5、导管内乳头状黏瘤亦属癌前病变患者;
6、家族性腺瘤息肉病患者;
7、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者;
8、长期吸烟、大量饮酒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人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