宫颈癌筛查:巴氏涂片和HPV检查,怎么选?每年国际妇女节前后,宫颈癌都是媒体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之一。
这一疾病得到如此重视,主要有四大原因:第一,宫颈癌是世界第三大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,人们所熟知的梅艳芳、李媛媛等女明星均死于其恶。
第二,宫颈癌是恶性肿瘤中**具有“三个**”特点的癌症,即:**病因明确、**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、**可能基本消灭的癌症。也就是说,只要早诊早治,宫颈癌**可以预防、早期发现及治愈。
第三,宫颈癌变历程漫长,从癌前病变发展到恶性的浸润性宫颈癌,起码有5—10年的潜伏期。这是挽救女性生命的时间窗。
第四,近年来,宫颈癌防治领域好消息频出。从宫颈癌疫苗的问世,到宫颈癌筛查手段的更迭,都让人对于“战胜宫颈癌”,信心倍增。
2016年3月3日,“关爱女性健康预防宫颈癌——高危型HPV基因检测应用媒体会”在沪举行。关于宫颈癌正确、有效筛查的话题,得到与会专家和媒体的热议。
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宫颈疾病诊疗中心主任隋龙教授指出,研究发现,人乳头状瘤病毒(HPV)感染,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,99%的宫颈癌病例都是由HPV感染导致的。
宫颈癌筛查:巴氏涂片和HPV检查,怎么选?目前,已知的HPV有100多种不同类型。其中大部分类型被视为“低风险”,与宫颈癌并无关联。但有14种HPV类型被列为“高风险”。研究证实,它们会导致几乎所有的宫颈癌。其中,尤以HPV 16和HPV 18两种病毒株风险**,可导致约70%的宫颈癌病例。相比没有感染HPV的女性,携带HPV 16、HPV 18这两种病毒株的女性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的可能性高出35倍。
“对于宫颈癌筛查,过去采用巴氏涂片技术。这是一种细胞学检测手段。即,通过取宫颈脱落细胞,送到病理科,经过复杂的工序制成玻璃片,再由经验丰富的医生用肉眼在显微镜下来观察细胞是否正常。”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病理科主任周先荣教授认为,这样的检查“风险”很高。
目前,我国病理科医生,尤其是受训严格、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医生奇缺,“就像儿科医生一样,病理科医生的数量足以和大熊猫媲美。”周先荣教授说,由于数量少,每个病理科医生都超负荷工作;再加上制片工序复杂,这可能导致较大的漏诊风险。
多达1/3的宫颈癌病例发生于接受过巴氏涂片检查且结果正常的女性。美国ATHENA研究曾发现,在同时做巴氏涂片和HPV基因检测的情况下,若HPV16、HPV18呈阳性,即使巴氏涂片检测结果正常,那每10位女性中仍会有1人存在宫颈癌前病变。因此,单一的巴氏涂片检测不足以评估女性罹患宫颈癌的风险。
宫颈癌筛查:巴氏涂片和HPV检查,怎么选?目前,国内已有不少医院开展了HPV基因检测。这是基于病因学的分子水平检测方法,能直接检测宫颈癌的致病基因,尤其是检测HPV16、HPV18等共14种高风险HPV病类型。
这一检测能客观评估受检女性是否已有宫颈癌癌前病变,或存在进展为癌前病变的高风险,从而帮助临床在癌前病变阶段及时发现病情,保护更多女性远离宫颈癌。
2015年初,妇科肿瘤协会(SGO)和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协会(ASCCP)联合发布《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(hrHPV)作为初筛方法用于宫颈癌筛查:过渡期临床指导》。其中推荐hrHPV初筛起始年龄为25岁。若初筛结果为阴性,那间隔3年再做检查。
如果HPV16/18型为阳性,提示有高度的病变风险,应立即转阴道镜检测。除HPV16和18型之外的其他12种高危HPV阳性者,应结合细胞学,进一步确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