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实案例:
福州有一位高先生,才35岁,3年前因为莫名其妙头晕去体检,被确诊为高血压,医生建议他每天服药控制,但是,高先生觉得自己很年轻身体没有大问题,一直拒绝吃药。
近来,高先生发现自己出现明显的活动后气促,于是又去检查,结果被确诊为高血压导致的心力衰竭,再不治疗的话,随时会丧命。
高先生的主治医生说:“如果尽早规范治疗,不至于3年就出现如此严重的心脏并发症。”
《中国心血管病报告》显示,全国高血压患者早已超过2.7亿,18岁以上成人的高血压患病率也早已超过25%,平均每4个成年人里,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。
患了高血压其实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积极控制血压引发的各种致残率、致死率很高的并发症。
高血压并发症有哪些?除了按时吃药,日常如何降血压呢?
高血压并发症
高血压是怎么一步步对身体造成伤害的呢?高血压的几大常见并发症是这样来的:
1、脑卒中
高血压会导致脑动脉硬化,血压突然升高时,脑血管会破裂出血,引起脑卒中。
脑卒中具有极高的致残率,数据显示,约有75%的脑卒中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,40%重度致残。
据统计,得了高血压如果不及时治疗控制,77.3%会死于脑血管病。
2、心脏病
动脉压持续增高会增加心脏负担,出现动脉粥样硬化,可能会患上冠心病,导致心绞痛和心肌梗死。
长期高血压还会使心室扩张以及心肌代偿性肥大,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,随时都有可能引发心力衰竭。
3、肾病
高血压可能会引起肾动脉硬化,影响肾功能,久而久之,就会导致严重的慢性肾功能不全,严重的话,会引起肾衰竭,最终发展成尿毒症。
《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》指出,高血压持续10~15年后,就会出现肾损害和肾功能减退,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肾功能衰竭。
4、眼底病变
长期高血压会损害眼底动脉,造成视网膜小动脉硬化、视网膜出血和渗出等,导致视力下降、视力模糊,严重者会失明。
高血压并发症为什么这么“猖狂”
据统计,我国每年死于高血压并发症的人数多达160万以上,致残人数更高,达数百万之多,6成以上的冠心病患者,8成以上脑梗死患者,9成脑出血患者都有高血压史。
高血压并发症为什么这么“猖狂”呢?
一是因为高血压的知晓率低。
权威调查数据显示,我国35岁以上居民有1/3的人从来没测过血压,约40%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已经得了高血压,直到患上并发症才入院检查。
二是因为大家对高血压的重视程度不够。
据调查,我国正在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,有75%的人血压仍不达标!
知道自己有高血压,也接受了治疗,为什么还控制不住血压呢?
原因有二:
1、高血压患者没把高血压当回事,不按医嘱吃降压药,血压降了一点或身体舒服了一点就随意停药或减少药量,使得疗效大打折扣。
2、很多高血压患者没有定期监测自己的血压,不太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情况,没根据自己的血压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法。
如何降血压
按我国现行标准,血压超过140/90毫米汞柱即视为高血压。
吃太多盐、喝太多酒、扛太多压力、长太多脂肪、缺乏运动等,都是高血压的致病原因。
头部胀痛、阵发性眩晕、胸闷不适、四肢麻木、性情急躁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减退等,是高血压的常见症状。
血压的高低波动会慢慢破坏患心、脑、肾等器官,如何才能稳住血压、降血压呢?
坚持做好以下几件事就足够了:
1、定期测血压
健康人群每年体检时测一次血压即可。
有高血压家族史、长期吸烟嗜酒、吃饭口重的中老年人**每年测两三次。
已经查明有高血压的患者,建议在家里备一台血压计,密切监测,听医生的话按时吃药,不要自己随意减药、加药、换药和停药。
2、清淡饮食
饮食六忌:
忌酒精、忌辛辣刺激、忌暴饮暴食、忌高胆固醇食物(肥肉、内脏)、忌高盐摄入(每天别超过6克)、忌高甜饮食(糖分会使胰岛素分泌增加心率加快)。
饮食二宜:
宜多吃新鲜蔬果: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天食用400~500克(8两~1斤)新鲜蔬菜,1~2个水果。
宜适量补充蛋白质: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牛奶、鱼类、鸡蛋清、瘦肉、豆制品等。
3、好好睡觉
《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》指出,高血压患者失眠后,次日血压会升高,心率会增快。
每天晚上**10点半就入睡,睡饱8个小时,中午可以午休20分钟左右,身体会感觉更轻松。
4、缓解压力
当人们遇到过量或突如其来的“情绪压力”时,身体会释放出大量肾上腺素及其他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循环。
这些物质对心脏来说犹如“毒素”,会使血管收缩,血压升高,甚至损害心脏。
学会管理情绪并缓解压力,能防止血压飙升。
5、戒烟戒酒
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,有可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,使动脉血管腔变窄,动脉血流受阻,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。
过量饮酒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,《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》指出,戒酒后,减压药的疗效会更上一层楼。

6、规律运动
适量运动可缓解交感神经紧张,缓解压力,改善内皮舒张功能,促进糖脂代谢,还能控制体重。
《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》指出,运动可降低安静时的血压,一次10分钟以上的中低强度运动的降压效果可以维持10~22小时,长期坚持规律运动,降压效果更好。
轻度高血压患者应该每周3至5次,每次20至60分钟,严重的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在药物治疗后再运动。
运动方式不需要太激烈,散步、太极拳、健身气功、慢跑等中、低运动强度的运动更适合高血压患者,运动应与休息交替进行,避免过度疲劳,当身体感到疲倦、头痛、头晕时,要立刻休息别勉强,得循序渐进。
7、做握力练习
研究发现,健康成年人每周做3次简单的握力练习,每次15分钟,持续10周后,收缩压就可降低约10毫米汞柱。
握毛巾也有同样的效果,具体做法为:将一块毛巾对折成正方形,从一边卷起成卷,粗细度为用一只手握住时,大拇指不会碰到其他四指。
用**握力的30%的力量抓住毛巾2分钟后,松开手休息1分钟,左右手各重复2次,每周坚持做3次以上。
不过要注意,避免在测血压前1小时做握力练习,以免影响结果。